客服支持

400-8098-255

营业时间

周一到周五: 09:00 - 17:00

干细胞 | 全国爱肝日!国内干细胞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2021年全国爱肝日的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有着强大的功能。但肝脏一旦得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可以看出,肝脏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养肝护肝。


而春天是养肝好时节,在五行学说中,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

近期,国内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新药申请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这对于肝衰竭而言是个好消息。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衰竭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供体器官数量稀少,难以满足需求。不过,干细胞疗法的发展,让肝衰竭的治疗拥有了全新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肝衰竭的细胞治疗在海内外均受到关注。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针对晚期肝病的新型细胞疗法的IND申请。

这些消息都向人们传递,肝衰竭的细胞治疗时代或许不会那么遥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干细胞治疗肝衰竭那些事。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如病毒感染、毒性药物、代谢疾病、乙醇等)引起严重肝功能损伤,伴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或失代偿,从而导致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昏迷、肝腹水等临床症状。
在我国常见病因是乙肝病毒感染,其次是药物和肝毒性物质。目前肝衰竭的传统干预手段主要是药物干预、人工肝及肝移植等。但这些传统疗法甚至一些新疗法和新技术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肝移植虽是公认的治疗肝衰竭最为有效的方法,但供体紧缺、移植后免疫排斥及高额费用限制其广泛应用;人工肝只能暂时性替代肝脏功能。
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为肝衰竭的改善提供了新思路。干细胞具有强大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调节作用及靶向修复功能,能够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是改善肝衰竭比较理想的选择,具有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为广大肝衰竭患者带来了希望。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免疫原性低、来源广泛,能定向迁移至病变组织,通过直接分化、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外泌体等方式重建病变组织与器官。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依赖于以下几点:

1.定向迁移至受损肝脏后经由肝脏微环境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填充缺损肝脏组织并发挥功能;
2.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来抑制血清中的炎症细胞的功能,抑制免疫细胞对肝脏细胞的攻击,阻止肝脏持续受损,促进肝脏修复。
3.最新研究发现干细胞外泌体与干细胞具有相同功能活性,甚至在肝衰竭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更好疗效。

截至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临床试验注册库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有关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试验有30项。


近年来,陆续有文献发表了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结果,这些结果均显示干细胞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发表于《Hepatology》杂志上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一项开放的,非盲随机对照研究,由国内研究团队完成。


这项临床试验入组110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实验组的累计生存率(73.2%)大于对照组(55.6%),实验组的严重感染率(16.1%)远远低于对照组(33.3%)。实验组患者除了部分发热现象外,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显著改善了血清总胆红素和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等指标。
截止目前(2021年2月18日),国内共有11家企业的13款干细胞药物获准默许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西比曼占据2席,适应症均为膝关节炎,区别在于自体和异体。天津昂赛也占2席,适应症分别是GVHD和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适应症的选择对干细胞药物的开发至关重要。企业应根据临床需求和自身细胞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在获批的13项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中,膝骨关节炎和GVHD各3项,其余7项适应症分别为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慢性牙周炎、缺血性脑卒中、特发性肺纤维化、糖尿病足溃疡和肝衰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首个iPSC来源的干细胞药物也进行了IND申报且已经被CDE受理,药品名“异体内皮祖细胞(EPCs)注射液”。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如今,干细胞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涉及到医学的多个领域。干细胞经刺激后可发展为特化的细胞,使替代细胞和组织来源的更新成为可能,从而可用于治疗无数的疾病。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或者肝脏移植,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肝脏移植又受到诸多限制,使得肝衰竭患者存活率低下。干细胞技术的出现给肝衰竭患者带来了曙光,尽管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肝衰竭的治疗将迎来新的局面。